第510章 生存-《崇祯十五年》
第(3/3)页
献营将领却仿佛没有听见,面无表情的离开,走到院门口时忽然站住脚步,转头说道:“两个字,活着!”
……
蓟州。
清晨时分,朱慈烺再一次登上了翠屏山梁,站在最高处,举着千里镜,前后左右,仔细的扫视。抵御建虏入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任何一地的防御都不能出现漏洞,不然就满盘皆输,因此容不得任何马虎。
站在山梁上,朱慈烺再一次确定了山梁守卫计划的可行性。
中午,朱慈烺进入蓟州城。
整个蓟州一片喧嚣,顺天巡抚潘永图已经发下了征用一万民夫的命令,蓟州知州李万年张榜公示,衙役挨家挨户的告知,所有被征召的,合乎标准的青壮年今天准备,明日一早携带工具出发。
为了保密,为了不使翠屏上修建营寨的事情提前为建虏所悉,此次征用民夫使用的名义是修建水利工程。
明末年景不好,百姓们勉强为生,最怕的就是被官府征夫。因为照朝廷规制,被朝廷征用期间,民夫们需要自备干粮,吃喝都是自己,所以被官府征用,实在不是什么好事。但这一次不同,蓟州知州衙门虽然征夫,但却保证民夫的一日两餐,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啊---这当然是朱慈烺的吩咐,时间紧张,建虏十一月初五就会入塞,算起来只有一月的时间了,为了保证翠屏山城寨和蓟州城外防御工事的修建,朱慈烺决定,给民夫管饭,提升民夫们的心气,以保证修建工事的进度和质量。
因为是秘密出京,所以蓟州百姓并不知道这是太子的仁德,只感谢顺天巡抚和蓟州知州。
进蓟州,上到蓟州城楼,巡视蓟州城防,同时也和众文武商讨城外壕沟、胸墙、角楼的修建。
蓟州之事,朱慈烺早就和汤若望提过,并将蓟州的地形和南原的宽度,详细告知汤若望。而在这半年里,汤若望非常认真的为蓟州南原画了一张适合施展火器的工事草图。
蓟州本就是戚继光主持修建的坚城,城墙周长九里,垛口二千零四十个,女墙高三丈五尺,东有威远门,南有平津门,西有拱极门。还有角楼四座,护城河深六尺,阔五丈。北面无门,东西南三门外建有瓮城,城墙上修筑有箭楼,还有四门两千斤以上的重型红夷大炮,城外环绕护城河,建虏屡次入塞,但却从来都不敢强攻过蓟州,只选择从蓟州城下而过。
历史上,蓟州只所以在崇祯十五年失守,乃是因为总兵白腾蛟,带兵驰援界岭口,结果半路中途遇上建虏重骑,被杀的大败,几乎全军覆没,蓟州变成空城,因此才被建虏攻破的。
这一世有佟瀚邦镇守,这样的错误肯定不会发生。
所以重点在城外的原野。
照汤若望的图纸,先在蓟州南原挖掘一道深达一丈,长约十几里,从蓟州城下一直到翠屏山山脚的壕沟,沟中倒栽尖刺、撒铁蒺藜,将蓟州南原硬生生地截成两半,然后于壕沟之后分别再挖掘两道一人高的战壕,相隔一里,但使第一道战壕失守,还可以退守第二道。
用挖出的泥土在战壕后修筑胸墙,作为士卒们抵御建虏进攻的掩体。
所谓胸墙,就是齐胸高的土墙,最适合鸟铳兵架起鸟铳射击,如果是纯步兵弓箭手的话,是不需要胸墙的。
而胸墙并非全封闭,中间留有一些空位,壕沟也一样,中间也会留有一些可供一人一马通过的通路,一来可以供外出巡视侦察的侦骑通行,战时用拒马封上即可。而且这些预留的通道也会使莽撞的敌人产生侥幸心理,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填壕沟和摧毁矮墙,而想要从狭窄的道路上通过,到时迎接他们的毕竟是鸟铳兵的枪林弹雨。
另外,在战壕间隔处,修建四座高大的角楼,作为瞭望指挥使用。
再多修炮台,放佛朗机炮。
战壕从蓟州城下开始,到翠屏山脚下截止,因此还需要翠屏山上修建一座城寨,和山梁上的大小营寨不同,此处的城寨要修建成一个初级的棱堡,不必太高,但要更牢靠,菱角的设计保证火力的全力输出。棱堡前挖掘两道壕沟,令建虏不能近攻。
作战时,当建虏大军试图填充壕沟时,蓟州城上的红夷大炮和布置在战壕后的大炮同时轰击,给敌人造成第一批次的伤亡,等敌人填平某一段的壕沟,冲杀过来时,战壕和胸墙后的鸟铳兵轮番射击,弓箭倾射,抛掷手榴弹,给予敌人重大杀伤,纵使第一道壕沟失守,还有第二道,以京营火器的威力,建虏不付出尸山血海的代价,休想能有所突破。
这个时代,火器尚没有大规模的推广,对于火器壕沟战,不论大明还是建虏,都没有经验,汤若望其实也不是太了解,不过有几次欧洲壕沟战的典范,又有工程学的基础知识,汤若望的设计,还是超出一般大明武将和文臣的见识。
对汤若望的设计,朱慈烺十分满意,并将蓟州南原的工事修建工作,交由汤若望全权负责,顺天巡抚潘永图,蓟州知州李万年,总兵佟瀚邦三人配合。第一步,先组织民夫,在翠屏山上秘密修建棱堡,等到十一月初五,建虏从界岭口入塞之后,再突击挖掘壕沟,用两到三天的时候,将蓟州南原变成一道建虏无法逾越的天堑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