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百三十章 再次出征-《带着系统救大明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个时候,同样在山上埋伏的项羽见状,连忙劝阻众将道:

    “各位将军,看着队伍的规模,应该是朱由检的前军,我们放过其前军,等其大军真正到来的时候,再发动攻击,才方为上策啊!”

    “还请各位将军,稍微耐心等候片刻!”

    “如我所料不错,多说再有半日,那朱由检的大军,便会路过此地!”

    虽然项羽,是后加入朱常洵的军中,但项羽本身武力高绝,这就让很多人,很是信服他的。

    不过因为项羽的话,众将正准备安心再等半日的时候,突然有一人惊呼道:

    “你们看,那是青罗伞盖,那是朱由检的中军啊!”

    “杀再多的敌军,也不如杀了敌军的主帅啊!”

    “兄弟们,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,杀啊!”

    众将在确定了,那队伍之中,打着的确实是青罗伞盖,当即也不再理会项羽,纷纷率领人马,杀向山去。

    项羽看着已经失控的人马,无奈的叹息一声,随后也无奈的跟随这些人,杀了下去,他可不想回去之后,被这些人,说他消极怠战,但他却明白,这下方的人马,明显就是个坑。

    因此他虽然跟着杀了下去,但却时刻打量着四周,尽量的控制着所部的伤亡,因为他很清楚,如果这真是朱皓的奸计,那么一会突围,他还要依靠这些士卒。

    俗话说,担心什么,就来什么,项羽正四处大量的时候,只听后方三声鼓想,号角齐鸣,喊杀声震耳欲聋。

    项羽知道他猜对了,当即也不管其他人,率领所部,在朱皓大军杀上来之前,迅速撤退而去。

    朱常洛这些其余的将领,可就没有项羽反应这么迅速了,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,他们已经被反包围了。

    这是内外夹击,很快便将朱皓大军前方这一部兵马冲散,死伤无数。

    随后朱皓又再次会同诱饵军,追击溃逃的朱常洵兵马,朱皓之所以对这些残兵败将,穷追不放,是因为,他要尽可能的杀伤,朱常洵的有生力量,以防其死灰复燃。

    一场包围与反包围的战斗,从天明开始,一直打到夜半三更,才让这些溃败的朱常洵兵马,借着夜色,远遁而去,朱皓见已经看不见对方人马,这才下令停止追击。

    在大营之中,等待己方胜利的朱常洵,不但没有等到胜利的兵马,反而等到了朱皓兵马的压近。

    虽然朱常洵不知道,前方兵马,已经溃败,但是对于朱皓兵马的出现,看着他大营之中这些不足三万的护卫,他果断的下达了,全军撤退的命令。

    朱常洵知道,他在河北是待不下去了,只能先回他的老窝洛阳,徐图良策。

    朱常洵此次的兵败,受打击最大的还不是朱常洵本人,而是他新任命的军事诸葛亮,诸葛亮本就是一个恃才傲物之人,从不将天下英雄放在心上。

    此刻虽然,他不知道朱皓是怎么勘破他的埋伏,或者说,他根本就不相信,朱皓能够看穿他的埋伏,但残酷的现实,摆在面前,也由不得他不信。

    此次乃是他出山后的首战,首战失败,让诸葛亮整个人都消瘦了一圈,变得沉默寡言了起来,其实这次兵败,都是诸葛亮指挥的,朱常洵很想训斥诸葛亮几句,可看着诸葛亮这个样子,他也不好再说什么,再说他当时也同意了诸葛亮的计划,要说责任他也有一半。

    况且诸葛亮有才,他是检验过的,其才在他的阵营之中,绝对凤毛麟角的存在,因此朱常洵也不想,因为已经成为既定事实的失败,去责怪诸葛亮。

    毕竟日后的用兵,他还指望诸葛亮的帮助。

    随着朱皓首战告捷,一举击溃了福王大军,本来天下那些,心怀异心,准备蠢蠢欲动的人,顿时老实了下来。

    自朱皓出征以来,无论是平辽,还是征倭,不能说没有过失败,但最后他都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,再加上这次,他一战击退福王围攻京城的兵马,二战直接击溃福王所部,这顿时让他在名声响震天下。

    信王朱由检之名,妇孺皆知,同时民间有好事者,说朱皓乃是巨灵战神转世,有上天庇佑,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。

    从此后,朱皓的战神之名,便在天下各处传颂,朱皓的战绩,更被很多说书人改编,成为茶馆之中,最为卖座的评书。

    当然这些都是后话,以拯救大明为己任的朱皓,自然也无暇顾及这些民间的风评,在他击溃朱常洵所部后,他并没有急着进攻洛阳。

    而是在河北,派出多股人马,肃清残敌,自从上次出了皇太极那档子事后,朱皓现在作战,秉着的就四个字“除恶务尽”。

    因为朱皓,不想再看见,向皇太极这样的情况出现,牵扯他的精力。

    朱皓大概在河北停驻一月有余,天启五年的十一月底,朱皓正式收拢各部追击人马,誓师南征,进攻河南围攻洛阳,准备就此消灭福王朱常洵之患。

    朱皓大军南下,原先归附朱常洵各地官员,恐惧战神之名,纷纷望风而降,朱皓并没有惩处这些投降之人,而是勉励他们几句,还让他们留守原来的城池。

    朱皓知道这些人,都是墙头草,不可重用,不过眼下他最急需的是,彻底消灭朱常洵,而不是对付这些墙头草。

    等平定朱常洵后,随便找个借口,将这些牵头草调走,那只是朝廷一道圣旨的问题,但现在为了各地的稳定,朱皓才不得不让这些墙头草,先驻守在原地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